學佛修行可以蒙菩薩保佑,逢凶化吉? 虔誠信仰上帝,便可以得到祂的眷顧,遠離黑暗? 是的,信仰帶給我們的信念就是如此,祂引領著我們的心靈,安然地前進。
然而,你是否想過,這可能潛藏著危機,也有著很高的風險!
一旦,一場意外來臨;一旦,一場惡病纏身;一旦,你突然痛失了親人;或者,發生了事業、經濟的破產,你,就會動搖! 信念蕩然無存,信仰從此消失!
你想過這樣的事嗎?
信仰可能是你這一生最美好的事情之一,但它其實是很脆弱的。如果你信得很真切,背叛也會在暗中孕孕萌芽。「不幸」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,一旦生命中的不幸來臨,你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,突然遭受厄運,在瞬間掉進無底黑洞的深淵之中,痛苦、悲傷、恐懼、憤怒、不解…種種情緒,猶如萬箭穿心,將你活活地刺死…
這時候,你可能就會詛咒上帝了;這時候,你可能就會責怪菩薩了。 因為,你覺得祂們「背叛」了你! 菩薩怎麼可以讓你遭受這樣的不幸呢?! 而你至始至終都那麼虔誠地信佛拜佛,每日念佛、誦經,經常學佛、修持,甚至終生吃素…,這些還有什麼意義嗎?你已經這麼虔誠地修行了,為什麼還會這樣?為什麼?!
聽說,有很多人不再信奉上帝,正是因為如此,信仰無法讓他們避開生命中的不幸,上帝的眷顧常常出現漏洞,而人們的心靈經不起一再地受到傷害,所以,他們選擇離開,基督教徒稱這種現象為「失去信念」。請各位別輕忽這個事實,如果你是佛教徒,也一樣會發生這種事情,因為,不管你多虔誠信仰,你肯定也會遭遇不幸!時間早晚而已,傷害深淺罷了。 有人就曾告訴我,觀世音菩薩和上帝根本就是半斤八兩。
所以,各位朋友,你的心中有答案嗎? 我認為,這是學佛修行的第一步,而且是極為重要的一步。請再想想吧,不要人家說有拜有保佑,你就跟著拜。要深入一點,想清楚啊,你到底在修什麼呢?你要的是什麼?你理解的佛法到底是什麼?
各位請再想想,再想想吧。
假如這個世界都是空幻的,那我們是否不需要在意世間的人事物。也沒有喜怒哀樂,一切淡泊就好了?
有時候我們會聽到有人批評某某法師或某某教團的老師穿金戴銀,或一身名牌,或出門化妝,或雖然身穿袈裟卻手戴勞力士金錶,不免讓人懷疑這些修行人的道行是不是出了問題。在西洋的宗教界,這些情形也常常被見到。因此很多人問我:修行的人需要重視外在的裝扮嗎? 我的回答是:「不論是出家或在家修行,修行的人還是要適度重視自己的外在呈現!」
真正的重點在於「外表要有莊嚴之相」。 錦衣玉食,或過度的裝扮,或讓人覺得奢華都是不好的,這樣子就過了頭,也可能修行真的有點問題;但適當的打扮,素雅宜人,顯示極佳氣質,令人看了之後很舒服、很想親近,這卻是我們必須重視的。尤其是在家修行的人也需要學習這個課題,這就是修行道上所要學習的一項「禮」。
讓我們看看菩薩或神明的聖像吧。在佛教比較著名的菩薩群裏除了地藏王菩薩顯示出家相之外,其餘如觀世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等等反而有比較多的菩薩顯示在家相,雖然這是因為菩薩的大願就是要入紅塵度眾生,所以顯示在家相會讓眾生比較有親切感,但不論顯示出家相或在家相的菩薩都有一個共通的特點,就是他們的外表都相當地莊嚴、漂亮,頭髮上或衣服上都還適度地裝扮了瓔絡或其他裝飾配件,面貌則清新素雅,氣質脫塵,令人望而心生歡喜; 彌勒菩薩的聖像穿著則較為金碧輝煌,代表福德莊嚴,所以民間信仰也把他當財神來拜,即使如此,卻在金光裝飾之中不顯俗麗,而是福相貴氣的莊嚴之相。 因此,在家修行的我們也要注意,不要濃妝豔抹,奇裝異服,或全身名牌,然而卻也要學習適當的整理自己的儀容,以清潔、整齊為要。
外在儀容避免邋遢、不修邊幅,頭髮尤其是女性菩薩們該注意的地方。如果你的頭髮給人感覺很油膩,就會讓人不舒服,認為你不愛乾淨;如果頭髮常常是一片「枯草荒涼」的樣子,會讓人覺得很邋遢。我建議這些女性朋友偶而要去給人洗洗頭,吹一吹髮型,讓自己看起來莊嚴一點,這會讓自己變得更神清氣爽,這樣跟人講佛法人家才願意坐到你的身邊,仔細聽你講法,因為你的「法相」讓人覺得很舒服。 至於女性菩薩們該不該化妝或手指可以戴戒子嗎? 道理是一樣的,如果淡妝可以讓你清麗脫俗,改善臉色或缺陷,當然很好;如果戒子有重要的意義或紀念,只要上面的寶石不要太大,令人覺得奢華、浮華或刺眼,而是能夠適度襯托出端莊高貴的氣質,對於在家修行的女眾都是可以的。...
問題1:我想問的是.... 大家都是在家修行,都需要吃飯,養兒育女,如何兼顧家庭.事業與教養兒女....等等瑣事?
回答: 這個問題很有趣,雖然有時候會這樣子困擾著我們,但真正的問題,或者說真正造成我們心靈上煩惱的,到底是什麼? 我們有沒有深層地去思考出來? 其實有時候煩惱不見得是真煩惱,而是我們把它想複雜了 !
讓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想一想吧,有些人除了白天辛苦工作之外,回家還要煮晚餐,載小孩補習,小孩回來後還要幫他檢查或督導功課,整天忙得團團轉,從早辛苦到晚,但是還好他有一個興趣,就是喜歡釣魚,所以他尋尋覓覓發現只有星期六下午當家人都午睡休息時,有2~3小時的空檔時間可以讓他去海釣場休閒一下,經過和家人溝通後,大家也同意,所以他就很高興地去了; 另外有一些人也是一樣,喜歡在星期五晚上下班後和公司的同事共組一個 ” Friday night “的連誼活動(通常都是男生俱樂部); 有些人則喜歡在一、三、五下班後去公司打球或遊完泳才回家; 而我發現我住家附近的鄰居們則有一個嗜好,每天晚8:30以後就會群聚在一起泡茶聊天,無形中形成社區裏的一個群聚活動; 有些人譬如說像岑康維,就更可怕了,晚上下班後去生命線當義工,假日還常去大岡山的寺廟幫師父們打掃環境,除此之外還常常幫民間團體尋找辦活動的場地…..,這些人們的行為有時候也會讓我思維,大家都需要吃飯,養兒育女,像他們這樣如何兼顧家庭.事業與教養兒女....等等瑣事呢??
後來我找到了答案,原來我們是:「在家修行」! 所謂的在家修行就是「我們可以在正常的工作和居家生活之餘,從事一些修行的活動」,而不像和尚、尼姑們需捨棄現實生活中一切的生活型態,專事修行,那樣子叫做「出家修行」,兩者是不一樣的。 既然「在家修行」是在正常的工作和居家生活之餘,從事一些修行的活動,我們對於這樣子的活動就可以有彈性地、依照自己可行的時間或心情去進行修行的活動,就像以上的各種例子,我所觀察的各種人們,他們在工作與居家生活之餘,還是有辦法安排出時間去從事各種活動,在家修行也是如此! 我舉我自己真實的修行活動的安排給各參考吧:
星期一至星期五,晚上陪老婆在客廳看電視,她看韓劇,我便坐在她旁邊看佛書;
其中有兩個時段我必須起身開車載小孩補習(來回);...
《讀者來信 》
林老師,您好:
得知簽書會消息時即盤算如何在接送小孩補習後儘快趕到會場,惟見會場氣氛祥和,學員們個個慈眉善目,心中著實歡喜。但訝異的是,老師怎會這麼忙?!
四個小時我在旁靜靜觀察,問事業、詢健康、求姻緣、辦法事、降妖伏魔種種人世間殷殷切切的想念、牽纏糾葛的情境,是芸芸眾生智識未開時總難脫於在習氣漩渦裏浮沉嗎?後學可以淺淺的感受老師慈悲心腸,而疑問於學員們視之為一盞明燈,還是一塊浮木?如若人生的問題可憑俟他力而解,而未追索事件緣由,未思量因果來去,境界再起時,豈不回到原處?再又尋思,這或許是老師為接引眾生方便說法吧。
後學自認好思惟,隱約感覺佛法並非侷於經論典籍,應且溶解於世間一切智識中,表面看似全無相關的類別間亦有幽微脈絡可尋。個人雖喜於推敲其蛛絲馬跡,然雜學難精,又限於意識層級粗淺,常有邊界難越之感。兩三年靜坐修習原非以入定為目標,而是猜測凡夫思惟若未能淨化提升,是否終究望天興嘆?幸得老師提點,靜坐進境受限於精氣低弱,想來是自幼體質如此,又因痼疾難癒需長年服藥維持色身所致。後學直述己見,言多無狀,萬請老師包涵。
OOO敬上
【林勝義老師回信】
OO學員 :
我很少接到新人的來信像接到你的來信這麼的高興,因為看了你的信,心中頓感安慰,能知我劬勞者,幾希 !
誠如你親眼所見,眾生界的真相就是這樣 - 苦海一片 !
我何嘗不想單純地 簽簽書、照照相,跟大家佛光祥和一片,書卷氣氛薰香,大家笑談法理,用茶點心愉悅呢 ?! 但是,你那天也看到了,眾生需要的也有燈塔,也有浮木,他們看到我,猶如看見荒漠甘泉,會這樣蜂擁而上,我早已習慣了。 十幾年來我也不只一次立下規矩,劃出範圍,只希望自己能單純地講經說法,敬告大家非誠勿擾,除了想學佛上課者,其餘別來敲門。 然而,我卻一再的失敗,進退失據,每見眾生苦難,管他五花八門,竟無法撒手不理,轉身而去。我心極苦,無法釐清自己的方向,夜夜請問觀世音菩薩,上天賜我不可思議法力,但我一人力小單薄,無法負擔眾生苦業,能否就讀佛書,開示法理,過著簡單、高尚的禪師講學生活就好 ?
菩薩答我:「賢子,你來人間,一手拿佛經,一手持寶劍;佛經乃傳佛正法,寶劍乃救苦救難,這是你的願、你的行、和你的果。」
從此以後,我心明瞭,觀察世間師,高高山頂上者,多如過江鯽,深深海底行者,寥寥無幾人。我既已背上菩提大願的行囊,除了登上彼岸...
對我而言,真實感受到佛教所說的「出離心」,來得非常的突然。它並非藉由長久的修行,因業障逐漸轉化,造成身心煩惱的多分解脫而慢慢形成;相反地,我是在悟道之時,由涅槃境界倒退出來,重返人間後,出離心就瞬間形成了。換成現代的說法是,我雖然由不生不滅、無老亦無死、永恆、圓滿的真如涅槃境界回到現實心識的世界,但是某一部份的我並沒有跟著回來,我覺得只有部分的我回來而已。
出離心形成以後,會怎樣?
我照照鏡子,發現並沒有變得比較帥!吃飯睡覺上班也是一樣,並沒有吃比較多或睡得比較少。煩惱也是有的,被小孩和老婆氣得半死的情形,仍然繼續在生活中上演著。但是…..,氣歸氣,活歸活,所有的事情感覺上不再那麼要緊!
老婆說很多年沒出國旅遊了,今年規劃一定要出去走走,問我要去哪一國?
我說:都好。感覺雖然好,但好像也沒那麼重要!這對於習慣規劃出國自助旅行的我而言,多年來的慣性就這樣突然中斷了,因為我開始覺得...「都好」。
週末和週日的時間也是一樣,我不再想著一定要去哪裡玩,或到某個定點逛街,或安排和朋友聚餐。我可以哪裡都不去,只是這樣悠然地活著,在每一秒每一刻,就這樣……..。 老婆問:你在幹嘛,都在想些什麼? 我才發現,我並沒有「在想什麼」,原來心裡是空空靈靈的,但不是死寂,是「定」在現實裡罷。
想看書嗎?好啊,心裡想著,就隨手拿起一本《唯識四論》,翻了幾頁,怎麼覺得文字從眼睛裡進來就不知去向了,它並沒有進到腦子裡! 那麼,放下吧….,靜坐好了,所以就靜坐一下……,過了一陣子,發現也沒入定,但三十分鐘已經過去了,靜坐中也沒想什麼,也不入定,我驚訝於自己其實並不算靜坐,原來那只是身體的形式而已,不論我是站著,走著,坐著,活著,在聊天,或做運動,其實都一樣,我只是「欣賞」著這一切罷了!
當然我還是很隨興地和家人、朋友們愉快地互動著,生活著,但在這其中,好像自己隨時都「定」在這種特殊的情境裡,就是「活在當下」,但這種「當下」和「活在」只是讓我客觀地觀察它的呈現而已,並沒有非常地參與,我就像是一位「客人」。
學員問道:「這就是佛說的『如如不動』嗎?」,我不知道。我們都不是佛,佛能夠如如不動,但又不變成植物人,其實很難理解到底是什麼境界。
通靈的學員問我:「現在才發現以前服務的那間宮廟,...
50% Complete
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,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,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.